眼间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学习结束了。在全球疫情仍然肆虐的大背景下,前往捷克奥斯特拉瓦技术大学(VŠB-Technical University of Ostrava)交流学习的旅程更为坎坷,其中的不确定因素也陡然增加。本着此次交流项目“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,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。”的目的,包括我在内,本项目派出的三名同学均圆满得完成了此次海外交流学习。
本学期刚开始时,由于疫情的原因,课程主要以线上上课为主,线下辅导为辅。这对适应当地的教学内容教学风格产生了不小的挑战。好在大部分课程的学生人数不多,教学安排也较为灵活,在上课过程中有疑问的部分可以与老师约时间当面请教。在经过了一两周的时间之后,就能够较好的适应上课的内容。
我这学期共选报了土木学院的六门课程,分别是Building Constructions I、Building Constructions II、Concrete and Masonry Structures、Elements of Steel and Timber Structures、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Civil Engineering Processes和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s。其中大部分课程都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课。在已经学习了部分专业课的情况下,进行国外土木工程专业必修课的学习,能直观得体会到二者的异同点。对于建筑结构受力分析中最基本理论与假设,无论是混凝土结构、砌体结构还是钢结构木结构,国内外使用的力学理论体系基本一致。而对于结构设计,由于各国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,均是依据当地政府或建筑主管部门所发布的强制性规范文件。因此,大到设计时采用的设计流程,计算方法,小到采用的荷载组合,折减系数,国内外的设计准则可谓是大相径庭。也让充分体现出了交流学习的目的与必要性。
其中,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课程便是Building Constructions II。Jiří Teslík教授在课上初略得讲授了混凝土结构与木结构屋面的设计规范后,就让我们在一份原有的设计中进行屋面结构的改造,将原有设计的坡屋顶分别改为木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平屋顶。每完成一稿的设计之后,便需要前往办公室与老师讨论。老师在当面指导的过程中继续教学,找出设计中的优缺点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。结果几轮的讨论与修改之后,不仅得到了一套满足规范要求的设计,而且让我深刻的理解了设计的思想与流程。完成了两种结构的设计之后,就可以进行期末考试。期末考试的形式为面试,在考试时,老师会提出与本次课程相关的问题,并询问个人的见解,必要时可绘制草图加以说明。这种考察方式对于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,拓展知识的了解,语言表达能力均有着较高的要求,好在考试安排时间较为灵活,可以有充分的准备时间。
原设计
木结构
混凝土结构
一学期的交换学习经历固然短暂,但也让我开拓了视野,结交了当地的老师与同学,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教学体系,这些都是宝贵的经历并对日后的学习生活影响深远。
土木学院
楼板应力分布模型
檐沟构造模型